•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告别“野蛮生长”,催收行业走向良性发展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1-12-28 点击数:

告别“野蛮生长”,催收行业走向良性发展(图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贷后管理是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良好的贷后管理手段,不仅能为金融平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还能在客户服务模式变革上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而催收作为贷后管理的关键角色,既能有效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产生,又能帮助客户建立良好诚信,有助于金融稳定和社会良性治理。但在早些年,P2P网贷、现金贷的野蛮生长滋生出“暴力催收”等不规范行为,使得公众对催收的认知也如同“洪水猛兽”。

一方面消费信贷市场急剧攀升,迅速推升不良资产规模,大量不规范的催收公司趁机涌入“抢食”市场,良莠不齐的市场参与主体带来合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催收市场不相匹配,催收行业彼时尚缺乏有参考性的、合规催收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指引。因此催收行业曾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野蛮生长”时期。

但随着催收行为相关规范文件相继出台,合规催收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面对更为严苛明确的操作指引,无论是金融企业内的催收部门或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皆同步加快内控管理升级和催收智能化转型步伐,以应对合规要求和不断创新求变的市场环境。

至此,野蛮、粗放的催收方式正向过去告别,催收行业步入良性发展期。

与互联网金融共舞,曾经历劣币驱逐良币

催收行业兴起始于2003年,以银联成立后信用卡发卡量爆发式增长为重要起点。银行起初主要采用自行催收的方式来收账,但效果不理想。因为发卡数量过多,银行的催收成本很高但回收率极低,银行转而开始将催收业务委托给专门的催收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投融资渠道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资金需求。2013年,“余额宝”规模突破1800亿,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造了基金销售纪录,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该标志性事件为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拉开了序幕。

此后,互联网巨头通过获得“小贷公司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等方式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小额贷款、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网络借贷等新兴借贷模式开始兴起,日益扩大的消费信贷规模产生了更多不良资产。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2014-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增幅近400倍。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逼近2003年的历史高位,不良率增至1.89%,也创下了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新高。

与之相对的是,催收市场迅速崛起,大量不规范的讨债公司趁机涌入。P2P网贷高峰时期,全国大大小小涉及催收业务的公司超过5000家,催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和传统的催收公司大多有金融或法律背景不同,后进入的催收公司对业务缺乏专业培训,催收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个国内的委外催收行业变得鱼龙混杂。

不规范的催收公司“抢食”市场,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野蛮催收”、“暴力催收”等不文明现象和一些违规行为抬头。这一阶段的催收,因一些催收机构野蛮、粗放等现象而被人诟病。

归结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局限于历史背景,催收行业当时尚缺乏针对催收机构资质、催收流程、合规催收评价标准的统一规范和要求,也尚未推出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因而给了问题催收短暂的喘息之机。另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缺乏准入机制和专业培训,间接埋下了合规风险隐患。此外,催收触达方式也未与时俱进,局限在传统的人力低阶操作。

此后,伴随着严格催收行为规范,划定催收行为红线,提升催收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加强金融科技在催收领域应用等,为合规催收扫除了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催收行业在此背景下步入良性发展的全新阶段。

行业终归理性,科技重塑良性发展

2017年,对于催收行业是及其重要的一年。5月4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外发布《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催收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成为国内首份针对催收的地方性文件。征求意见稿重点对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提出了10条具体的禁止性催收行为,首次划定了催收“红线”。

同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再次对不当催收行为予以规范。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这是行业首个实质性、全国性协会层面的自律公约,明确了债务催收行为的正负面清单,设定了执行与惩戒机制。

2020年9月,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向其会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委托催收机构的考核不得采用或变相采用单一以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考核方式等。11月,上海银保监局制定印发《上海地区个人融资性保证保险催收业务实施细则》。文件规定,对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不合规催收公司谨慎合作。这一时期,非合规的委外催收公司,成为重点管理的对象。

记者通过梳理历来的监管文件发现,国家对催收行业的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重点打击催收机构和人员非法催收手段,暴力催收是重灾区,同时划定催收人员行为禁区;二是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委托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明确催收外包机构选用标准、业务培训、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等;三是重点监管和规范对象是非持牌金融机构,矛头直指乱象频发的现金贷和P2P网贷。至此,催收行业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多方位的合规框架正在形成。

监管高压同时也倒逼金融机构加快内控管理再升级。据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对于委外催收机构的选择,多数持牌金融公司都会对入驻平台实行全方位把控、严格筛选。比如委托前,会对有欺诈行为或暴力催收行为的机构采取严禁入驻的举措,力求从源头把控催收质量。委托催收过程中,也有明确的标准化、规范化作业要求,敦促委外机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高效处置安全回款。

内部团队建设方面,对催收业务管理人员的招聘,金融公司也有明确的资质要求。曾在被整改、被取缔、受到过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出现过重大风险事件的网贷平台任职的催收管理人员,将直接被拒之门外。对于“履历”上有污点的催收人员,很难重返原有的岗位,他们将不得不离开或者转行。部分持牌机构也正在自建贷后催收团队。据了解,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于同业率先组建了贷后资产管理团队,并逐渐打造成为自身核心能力之一。

此外,将金融科技动能注入催收业务,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催收进阶,也成为金融机构和催收公司新的选择。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建设的智能贷后管理能力,将科技注入贷后管理各环节,做到智能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形成贷后资产管理业务的全流程运营管理闭环,实现在保障合规作业同时显著提升效能。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应用到客户提醒等多个场景。在提升效能上,低账龄阶段(逾期1-10天)催收作业基本全部实现AI替代,并把AI扩大应用到逾期6个月以内,实现与人工的深度协同。在合规管理上,招联金融的智能机器人也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每天有超过3000个监督员机器人,就100%的催收录音进行质检,并实时对敏感通话录音进行预警,有效保障了催收员合规作业。

催收作为金融行业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在金融服务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催收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就要对催收行业的存在给予认可,并不断完善监管框架和规范条例,推动催收行业合法合规运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催收行业已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步入良性发展时期。